王羲之小楷《樂毅論》安思遠藏本
作者:王羲之 書體:小楷 2023-07-01 10:20:58
王羲之《樂毅論》 (選自安思遠《舊拓晉唐小楷》藏本)
《樂毅論》 小楷,四十四行,梁模本有題款“永和四年(348)十二月甘四日書付官奴”。陳、隋之際,王羲之七世孫釋智永視《樂毅論》為王羲之正書第一。據他說:“梁世模出,天下珍之。自蕭、阮之流,莫不臨學。陳天嘉(650—565)中,人得以獻文帝,帝賜始興王,王作牧境中,即以見示。吾昔聞其妙,今睹其真,閱玩良久,匪朝伊夕。始興薨後,仍屬廢帝。廢帝既歿,又屬余杭公主,公主以帝王所重,恒加寶愛,陳世諸王,皆求不得。及天下一統,四海同文,處處追尋,累載方得?!保}右軍《樂毅論》后)
唐朝時,王羲之正書數量少,尤為難得。褚遂良編纂王羲之書目時,很重視楷書,特別看重長篇的的《樂毅論》《黃庭堅》《東方朔贊》三帖,以《樂毅論》為首選。唐太宗最為寶愛的王羲之楷書也是《樂毅論》。據說原石曾與唐太宗同葬昭陵,或說《樂毅論》之書在武則天當政時散入太平公主家,后被一老嫗竊去,因懼來人追捕,遂于灶內焚之。王羲之《筆勢論》中對王獻之說:“今書《樂毅論》一本及《筆勢論》一篇,貽爾藏之,勿播于外,緘之秘之,不可示知諸友?!彼米约壕膭撟鞯摹稑芬阏摗纷鳛榉侗?,又以《筆勢論》作為理論,從虛與實兩方面啟發王獻之的悟性,導引其進入書學的正軌。從現存的本子中還可看到筆畫是靈動的,橫有仰抑,豎每多變,撇捺緩急;結構上或大或小,或正或側,或收或縮;分布則重縱行,不拘橫行。從整體上言,在靜穆中見氣韻,顯生機。
《樂毅論》墨跡本今已不傳,真跡則更不待言了。據唐韋述《敘書錄》稱,內府所藏的《樂毅論》,“長安、神龍之際,太平安樂公主奏借出外榻寫”,“因此遂失所在”。徐浩《古跡記》記載得更為具體一些,曰:後歸武則天女太平公主,其後為一咸陽老嫗竊去,縣吏尋覺,老嫗投之灶下,真跡遂永絕於世?,F存世刻本有多種,以《秘閣本》和《越州石氏本》最佳。
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:icidian,回復:王羲之書法,可方便查詢。


王羲之書法欣賞:
- 王羲之《筆勢論十二章》釋文
- 王羲之草書《司州供給帖》
- 王羲之《喪亂得示二謝帖》
- 王羲之草書《大報帖》
- 王羲之草書《瞻近帖》
- 王羲之行書《敬倫帖》2種
- 王羲之行書《頻有哀禍帖》
- 王羲之小楷《孝女曹娥碑》
- 王羲之行書《先墓帖》2種
- 王羲之·草書平安帖
猜你喜歡:
- 龍門二十品之《北海王元詳造像記》,全稱“北海王元詳為母子平安造彌勒像記”。造像記高88厘米,寬42厘米,是元詳隨北魏孝文帝南伐遷都至洛陽
- 王獻之行楷《廿九日帖》,此帖為《唐摹萬歲通天帖》之一。硬黃紙 唐摹本 行楷書??v26,37厘米 橫11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
- 前秦《鄧太尉碑》 西安碑林博物館藏 前秦《鄧太尉碑》,全稱《馮翊護軍鄭能進修鄧太尉祠銘》,也稱《鄭宏道修鄧太尉祠
- 三國·魏《三體石經殘石》 陜西西安碑林博物館藏 又稱《正始石經》。因用古文、小篆、隸書三
- 下面來看看這個北魏石刻拓本北魏書法石刻《吳光墓志》民國拓本吳光墓誌,洛陽, 北魏熙平元年[516]8月26日葬,托裱摺葉,墨紙尺
- 玉版十三行初拓本 【釋文】晉中(書令)王獻之書。......嬉。左倚采(旄),右蔭桂旗。壤皓
- 龍門二十品之《太覺造像》,又稱《比丘道匠造像題記》,無造像紀年,依據其風格和所處位置,當在北魏孝文帝太和末年和宣武帝景明初年間。名列《龍門二
- 《敬使君碑》又名《敬顯雋修神靜寺碑》、《禪靜寺剎前銘》、《敬使君顯俊碑》, 全稱“禪靜寺剎前銘敬使君之碑”。東魏興和二年
- 王羲之 《游目帖》又名《蜀都帖》紙本 摹本, 紙本。11行,102字。草書 日本廣島安達萬所藏,毀于火。釋文:
- 陶淵明《擬古九首帖》節選該內容為陶淵明《擬古九首帖》拓本??v觀整件作品,通篇用筆精熟,使轉流暢,筆勢呼應相通,一氣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