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平樂·春光欲暮原文
春光欲暮,寂寞閑庭戶。粉蝶雙雙穿檻舞,簾卷晚天疏雨。
含愁獨倚閨幃,玉爐煙斷香微。
正是銷魂時節,東風滿院花飛。
詩詞問答
問:清平樂·春光欲暮的作者是誰?答:毛熙震
問:清平樂·春光欲暮寫于哪個朝代?答:唐代
問:清平樂·春光欲暮是什么體裁?答:詞
毛熙震清平樂·春光欲暮書法欣賞
譯文和注釋
譯文
春天即將過去,空蕩蕩的庭院仍是一片靜寂。雙雙飛舞的彩蝶,在亭欄間穿來穿去,傍晚的時候,簾外又在滴著稀稀落落的雨。
她含著深深的愁情,獨自倚在繡幃里,玉爐中只剩下一點殘香,裊裊的輕煙時斷時續。這正是最讓人愁苦不堪的時節,東風又吹得滿樹春花紛紛飛去。
注釋
欲暮:即將逝去。
閑庭:寂靜的庭院。
檻(jiàn):欄桿,這里指亭欄。
閨幃:此指閨房。
玉爐:熏爐的美稱。
銷魂:形容極其哀愁。
詩文賞析
此詞寫春閨幽怨。上片寫暮春晚天疏雨的背景:暮春時節,庭戶寂寞,粉蝶穿檻,疏雨黃昏。由“寂寞閑庭戶”,粉蝶雙飛舞的近景中,突出下片的主人公的情思。下片“含愁獨倚閨幃”是整個畫面的中心所在,也就是畫中主人公的情態表現。東風送暖,落紅成陣。此情此景,令人魂銷。閨中人獨自含愁,根本沒有心腸料理玉爐香煙?!颁N魂”由前面的“寂寞”、“粉蝶雙雙”而來。最后以東風一陣、滿樹花飛結尾,既與起筆暮春景色相合,又有暗喻美人遲暮的深意,幽怨之情已在不言之中了。
這首詞寫景狀物多用白描,清麗疏淡,情味蘊藉,與“花間”濃麗香艷、鏤金錯彩的詞風迥異。作者寫的閨中人,不描摹其體態衣妝,不明言其多情善感,除了“含愁”一句正面點明其期待與失望,再以“玉爐”一句烘托其期待之久,相思之苦,其余各句,均于景物描寫中帶出她的形影與神態,這正是詞論家所稱道的融情入景的功力。前人論詞的章法,講究“短章蘊藉”,言盡意不盡。此詞就是一首情景相生、含蓄蘊藉的佳作。它那情在言外的意蘊,比起痛快淋漓的表白,更具有耐人尋味的魅力。尤其篇末“東風滿樹花飛”一句,形象凄艷,含蘊無窮。


精彩推薦:
評論
發表評論
- 怡然敬父執,問我來何方。問答乃未已,驅兒羅酒漿杜甫《贈衛八處士》
- 月色穿簾風入竹,倚屏雙黛愁時。
- 但從今、記取楚樓風,裴臺月。辛棄疾《滿江紅·漢水東流》
- 雁柱十三弦,一一春鶯語。
- 越鳥巢干后,歸飛體更輕。
- 江南江北雪漫漫。遙知易水寒。向子諲《阮郎歸·紹興乙卯大雪行鄱陽道中》
- 前年過代北,今歲往遼西
- 求得人間成小會,試把金尊傍菊叢。
- 思爾為雛日,高飛背母時。
- 適與野情愜,千山高復低

詞典網微信公眾號

下載詞典網APP
用手機掃一掃